时间:2022-11-26 12:35:03 | 浏览:435
《电鳗财经》文 / 米莱
5月23日,东方生物发布公告,公司近日取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一个医疗器械注册证,相关信息如下:
东方生物在公告表示,上述《医疗器械注册证》的取得,丰富了公司产品线,提高了公司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公司拓展国内外市场。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数据查询,截至本公告日国内同行业已有约30多个产品取得了同类产品医疗器械注册证。
第一季度扣非净利润增3倍
财报显示,2020年2月份登陆A股市场的东方生物是一家专业从事体外诊断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的公司,目前已完成从抗原抗体等生物原料,到体外诊断试剂以及体外诊断仪器的全产业链布局,形成了以POCT即时诊断试剂为主导产品,重点发展分子诊断、生物原料、诊断仪器和液态生物芯片等产品的业务格局。
2019年,该公司实行营业收入3.6亿元,同比增长29.2%;其中,体外诊断试剂的营收占比为98.3%,生化诊断试剂的营收占比为1.7%。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东方生物来自境外的收入占比为94.4%,国内的收入占比为5.6%。
《电鳗财经》注意到,在上市的前两年,东方生物实行了高速增长,2018年和2019年该公司的扣非后净利润的增速分别为113.38%和21.43%。此外,2020年第一季度,东方生物的扣非后净利润增速为302.49%。
全球布局 两大核心产品有优势
从东方生物的业务结构来看,该公司深耕国际市场十余年,以POCT即时诊断试剂为主力产品,销往北美洲、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和大洋洲,并在美国、加拿大设立了全资子公司,外销占比超过90%。产品获得WHO、PATH、盖茨基金会等国际组织以及Mckesson、Walmart等世界500强企业的认可,2016-2018年销售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5%。
首先,东方生物的毒品检测和传染病检测是东方生物POCT两大核心产品系列,该公司已完成从上游抗原抗体等生物原料、中游体外诊断试剂及仪器以及下游产品销售的全产业链布局,形成了以POCT即时诊断试剂为主力产品,并继续重点发展分子诊断、液态生物芯片、生物原料等产品的产业格局。
其次,东方生物POCT分子诊断产品的研发方向覆盖肿瘤筛查、肿瘤个体化基因检测、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宫颈癌筛查、性传播疾病检测、药物基因检测和病原体耐药基因检测等重要检测领域。目前在核酸纯化和荧光PCR技术平台上研发衍生出多项优势技术,已涵盖传染病病原体检测、遗传性疾病检测及肿瘤精准医疗诊断等相关产品。
此外,东方生物的液态生物芯片技术是既可用于免疫诊断(蛋白),也可用于分子诊断(核酸)的高通量诊断技术。该公司目前已能开发出光学性能稳定可控、粒径高度均一的新型荧光编码微球,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液态生物芯片检测仪和试剂的开发。目前液态生物芯片检测仪的研发已基本完成,配套试剂包括心肌标志物、肿瘤标志物、过敏原筛查等系列检测试剂盒,该公司4款液态生物芯片检测试剂已递交欧盟CE备案。
行业增长稳定 国外巨头垄断明显
从20世纪出第一台生化分析仪诞生,到免疫分析和分子诊断的兴起,体外诊断行业得到快速发展。体外诊断试剂先后经历了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与POCT四个发展阶段。行业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行业。
近年来,全球体外诊断市场增长稳定,年均复合增长率均在5%-7%之间,即使在2008年遭受全球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全球体外诊断市场依然逆市上扬。根据Evaluate MedTech的统计,2016年全球体外诊断试剂市场规模约为617亿美元,2017年约为648亿美元,到2022年预计能达到84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在5%左右。
尽管增速稳定,但体外诊断在医疗卫生总支出中占比较低。据欧洲知名诊断厂商协会统计,体外诊断可影响约70%的医疗决策,但占全球医疗卫生总支出不到1%。也就是说,体外诊断影响很大,但在总的医疗成本中,它只占很小一部分。而且,我国三甲医院体外诊断设备一直被国外所垄断,所以大部分项目费用还是很高。
近年来,我国体外诊断产品市场规模已突破300亿元,同期医疗器械市场总量达到2760亿元。我国大量进口设备都集中在我国的三甲医院。另外,因为我国技术还不成熟,操作误差比较大,结果准确度难以保证,所以绝大多数医院在使用进口厂家产品,也导致被进口厂家长期占据主流市场。
目前,在全球市场上,罗氏、西门子、雅培等企业巨头可以同时生产试剂和仪器,呈现出一种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全球体外诊断市场销售位居前十的公司共实现销售368.15亿美元,占全球约73.7%的份额。
目前,东方生物的主要产品为 POCT 即时诊断试剂,即无需实验室复杂处理工艺,就可以实施临床即时检测的诊断产品,约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98%,主要应用于毒品检测、传染病检测、优生优育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和心肌标志物检测等领域,而毒品检测和传染病检测是公司的两大核心产品系列。
在面对国外巨头拥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新晋上市的东方生物在融到资金后能否在未来突出重围?2019年该公司研发投入为3176万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8.64%,研发人员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为12.57%。
本文源自电鳗快报
挖贝网12月29日,东方生物(688298)发布公告,公司拟与成都市温江区人民政府(以下简称“甲方”)签署《东方基因生物芯片产研基地项目投资协议》(以下简称“投资协议”),在成都市温江区投资设立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实施本项目,投资事项及投资
格隆汇12月29日丨东方生物(688298.SH)公布,基于公司战略规划及经营发展需要,做大做强主业,发展战略技术平台,丰富体外诊断试剂品种,进一步提升产能配套能力,公司拟与成都市温江区人民政府(以下简称“甲方”)签署《东方基因生物芯片产研
新京报讯(记者 王卡拉)12月30日,东方生物发布公告,公司拟投资建设东方基因生物芯片产研基地项目,投资总额约6亿元。上述项目6亿元的总投资额中,1亿元用于项目公司注册资本,固定资产投资额不低于3.2亿元,土地价格预估约3200万元。项目计
文/每日资本论5年持续盈利,连续两年业绩飙升。股价腰斩,但这家体外检测公司业绩却一路高歌猛进。11月2日,浙江东方基因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东方生物)并未出现想象中的大幅上涨,股价反而小幅低开后震荡下行。截至当日收盘,其股价为133.
此消彼长的全球疫情,导致全球供应链紧张,在毁灭了一些产业环节和公司,同时也造就了一批。而生产新冠检测试剂的企业,则是这场疫情中最直接、明显的受益者。全球新增确诊病例日增达7000人次,死亡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来势汹汹的香港第五波疫情,日确诊人
e公司讯,东方生物(688298)5月26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液态生物芯片平台的主要产研基地落户在上海嘉定,现已基本完成生产前置建设工作,接下来将全面推动配套试剂、微球、设备的批量生产和配套仪器的取证进程,有望今年逐步实现产业化和市场化。
12月29日晚,东方生物(688298)发布公告,拟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实施东方基因生物芯片产研基地项目,投资总额约6亿元。据介绍,该生物芯片产研基地研发、生产品种包括生物芯片(含量子点微流控生物芯片、量子点微流控分析仪)、基于荧光定量、时
金融界1月14日消息,今日午后,医疗板块在新冠检测概念带动直线拉升走强,东方生物20%涨停再创新高,万孚生物涨超15%,达安基因涨超8%,迪安诊断、迈克生物、华大基因跟涨。截至13:20,抗疫概念ETF——医疗ETF(512170)午后再现
本文为企业价值系列之四【营运能力】篇,共选取38家体外诊断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营运能力评价指标有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以及应收账款周转率,并以近五年经营数据作为参考。数据基于历史,不代表未来趋势;仅供静态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冠检测概念10日盘中再度爆发,截至收盘,易瑞生物、安旭生物、奥泰生物等“20cm”涨停,透景生命逼近涨停,之江生物涨逾16%,谱尼测试涨逾12%,热景生物、博拓生物涨幅超10%,塞力医疗、明德生物、西陇科学等涨停,东方生物涨9.7%。值得
e公司讯,东方生物(688298)12月29日晚间公告,公司拟在成都市温江区投资设立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实施东方基因生物芯片产研基地项目,投资总额约6亿元。该项目投资有利于公司做大做强主业,丰富体外诊断试剂品种,完善区域和市场布局。
同花顺(300033)金融研究中心5月10日讯,有投资者向东方生物提问, 董事长:喊了很久的液态生物芯片现在进展如何?能不能很快推出,推出后对公司的经营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公司回答表示,您好,感谢您对公司的关注,2021年,公司将加速推动液
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孙源 于玉金 北京报道在被上交所通报批评、浙江证监局警示后,科创板新秀东方生物(688298.SH)开始变得低调谨慎。“因为公司刚收了监管函,所以这段时间在信披方面比较严谨,超出公告范围的(
突发的新冠疫情为诊断行业带来的机遇,东方生物(688298)上市后的首份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28亿元,同比增长388.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24亿元,同比增长近15倍;基本每股收益4.37元。目前,东方生物的主
七月,上市公司开始进入繁忙的中报季,各家上市公司开始紧锣密鼓地安排中报披露事宜。今年是科创板开板两周年,截至7月15日,科创板已有近百家公司发布2021年中报业绩预告。据巨潮资讯网,截至7月12日,有58家科创板公司预计业绩向好,占比超过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