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6 13:37:52 | 浏览:2609
自2020年9月,北京启动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两区”)建设,时至今日已是两周年。“两区”如何助力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哪些成果?9月14日,北京“两区”建设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专场发布会上,昌平区、大兴区、北京市药监局、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分别交出了各自领域的“成绩单”。
昌平:形成一批“首创案例”
昌平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杨仁全在发布会上介绍,2020年以来,昌平区“两区”建设过程中,在开放发展水平、产业发展质量、市场主体获得感、科技创新能力等四个方面实现了新突破。
杨仁全特别提到,昌平区全力推动制度创新任务落地实施,“两区”建设首批63项任务全部完成,形成了一批“首创案例”。例如,全国首个去中心化临床试验(DCT)试点任务圆满完成,搭建的医院数据一体化系统、数字化智能化临床运营系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全国首家国际研究型医院竣工交付,具备承接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能力、全市首个自贸组团医药健康产业促进政策发布实施、 “揭榜挂帅”开展北京市美丽健康产业领域政策“会诊”,在全市首创出台“美丽经济十条”等等。
项目赋能方面,记者了解到,两年来,“两区”建设入库项目达到520个,预计投资额超过1100亿元;全区市场主体年均增速达到12%,总数超过18万家,其中自贸昌平组团市场主体超过1万家,提前完成3年发展目标。2022年1-7月,自贸昌平组团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84.8亿元,同比增长44%,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25.4%。
杨仁全提到,昌平在强化服务赋能的过程中,市场主体获得感取得新突破。昌平通过推出“昌快干”“昌通办”品牌,打造一套具有昌平特色的服务体系,持续提升企业满意度。
同时,两年来,昌平各类主体创新活力全面激发,新增专利授权近2万个,年均增速20%,科技创新成果呈现出“井喷”态势。自2014年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绿色通道”开启以来,昌平区获批上市的创新器械达到21个,占全国的12.1%。
大兴:建设首都南部制度创新和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大兴区副区长蔡小军在介绍大兴“两区”建设成效及推动离岸贸易发展有关情况时指出,自2020年9月“两区”建设启动以来,大兴区持续加快建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区、北京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北京大兴经济开发区、北京商业航天基地等六大园区的高水平开放空间,推动医药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科技服务、航空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等重点产业开放先行先试,努力建设首都南部制度创新和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蔡小军介绍,两年来,大兴区聚焦生物医药和离岸贸易全产业链开放,除了市场主体数量增长速度突飞猛进,大兴区加快落地了一批具有标志性的重点项目,建设项目596个,其中,外资项目91个,占比15.3%。已落地的273个项目中,外资项目46个,占比17%。
同时,蔡小军提到,目前全市首家“中外合一、多证联办”的出入境一体化综合服务厅落户大兴,可“一站式”办理工作许可、9类签证、停留证件、4类居留证件、永久居留、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多项业务。“金融超市”线上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帮助企业高效对接金融机构及信贷产品,为超过2.4万户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便利,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
“白名单”破解研发用物品进口的瓶颈问题
2022年2月,《北京市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实施方案》正式实施。在提及“两区”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进展情况时,北京市药监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屈浩鹏指出,这是针对北京“两区”建设出台的第一个全产业链开放实施方案,既为我市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也为国家自贸试验区发展、全国生物医药产业改革开放进行了有益探索。
市药监局也在加快推动市制度创新和改革措施落地。屈浩鹏介绍,围绕建立生物医药企业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制度试点,市药监局会同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海关、市商务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等五部门,直击创新之“痛”、破解现有僵局,制定了《北京市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试点方案》,实施生物医药企业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了研发用物品进口的瓶颈问题。
屈浩鹏表示,下一步,生物医药专班将协调各部门、各单位,深入园区、深入企业,送政策、送服务,提高政策、标准、规范的清晰度,持续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制度创新和产业链开放,努力打造国家自贸试验区发展、全国生物医药产业改革开放的“北京样板”。
中医药抗疫双语服务平台已覆盖142个国家
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科教处处长赵玉海介绍,为进一步在“两区”建设中发挥中医药作用,市中医药管理局于今年正式发布《北京市中医药知识产权夯基行动计划》,这是北京地区针对中医药知识产权工作的首个专题性行动计划,也是我国中医药行业第一个省级区域性知识产权行动计划,对于中医药行业科技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医药服务贸易方面,赵玉海指出,当前通过搭建中医药国际服务多平台,重点平台建设初见成效。连续10年举办服贸会中医药主题(专题活动),累计策展7000余平方米,接待参访约40万人次,签署合作协议90项,举办配套论坛35场,签约额37.6亿元人民币,四次获得“最佳专题展区”。在试点建设过程中,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中医药服务贸易统计口径标准化、中医药服务贸易宣传渠道多途径化,打造中医药服务贸易新场景、建立中医药国际服务新模式。同时,也推进中医药国际医疗旅游便捷化。
在服务海外方面,赵玉海还提到,新冠疫情发生后,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于2020年4月初正式上线为全球提供中医药抗疫服务的双语服务平台-北京远程健康服务平台,以中、英文双语种为海外华人华侨和留学生、在京外籍人士等提供中医药抗疫方案和产品。截至目前,北京远程健康服务平台关注人数达8.6万人、覆盖国家142个,入驻企业14家、海外销售网点166个、海外诊所32家。
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编辑 唐峥 校对 柳宝庆
近日,《北京市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实施,为生物医药跨越式发展、建设国际引领支柱产业提供政策支撑。在北京经开区,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作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已经探索出一套全链条创新发展服务体系,基于《方案》紧抓
作者:前瞻产业研究院 . 陈建挺全球许多国家都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优先发展。从国内来看,生物医药产业自十二五期间被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各地方纷纷出台实施一系列扶持政策予以培育,产业得到快速发展。2018年规模以上医药
追求产业高质量发展“高线”,屡创新药与疫苗济世惠民,如今海量优质优价、引领产业发展的创新药品正从京南大兴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北京南部高端制造产业聚集区一批具有原创技术的生物医药企业正在与全球巨头比肩竞争。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兴生物医药产
自2020年9月,北京启动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两区”)建设,时至今日已是两周年。“两区”如何助力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哪些成果?9月14日,北京“两区”建设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专场发布会上,昌平区、大
近日,北京经开区对外介绍,作为本市首个细胞治疗中试(中间性试验的简称)基地,北京亦庄细胞治疗中试基地全面竣工。随着项目入驻,基地将加快构建细胞治疗全产业链,助力北京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中试是衔接新药从实验室到批量生产的关键步骤,过程中需
近日《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0年)》发布四项重点任务中处处都有咱们北京亦庄的身影具体任务有哪些小亦带您提前了解9月2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0年)》
图为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许强致辞。 论坛组委会供图图为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许强致辞。 论坛组委会供图中新网北京10月13日电 (记者 陈杭)第24届北京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13日在京开幕。本届论坛由市
高端制剂体外测试实验室工人正在封装医疗器械样品高级工程师在制作医疗支架输送系统为激发医药健康产业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2018年9月,北京市发布《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推出20
聚焦主导产业强化工业经济主支撑,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构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全方位推进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加快构建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的征途上,龙泉的产业思维审慎而清晰。2021年1-11月,精密制造、时尚产业和健康医药三大主导
12月28日,广东省建设第二轮现代农业产业园新闻发布会在省农业农村厅召开,正式发布2021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阳江市阳春市夏威夷果产业园入选。夏威夷果又称澳洲坚果,原产于澳大利亚东南沿海地带,属于热带、亚热带果树,营养价值及经济价
原标题:《北京市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实施方案》实施近日,《北京市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实施方案》正式实施,这是针对北京“两区”建设出台的第一个全产业链开放实施方案。在2月10日举行的2022北京新闻中心北京“两区”建设专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
2021年医药工业产值突破1600亿元、占北京市医药工业总产值的40%;2022年上半年产值增速17.2%、近年来产值复合增长率超过3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等多项政策利好推动了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在大兴生物
近日北京经开区发布1-5月经济数据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超四成其中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成倍增长数据显示,1-5月,北京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339.82亿元,同比增长42.9%。从产业看,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均实现2
2016年7月8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和北京市科委联合举办《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年)》之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专项系列成果发布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郑焕敏,介绍我市G20工程的相关情况。什么是G20工程?G20工
北京亦庄手术台上一场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正在进行中柔软如头发丝的微导管从患者大腿根部股动脉穿过上半身进入脑血管在5分钟内精准到达病灶打通手术第一道关键关卡如此精确无误的操作一般需要5-10年医龄的医生才能做到而现在它不再是老医生的“专利”△术